家父李占江,加拿大世界中医药学会教授,主任医师,业医40年。对精神卫生领域许多疑难怪症,具有独到见解,(如对分裂症)。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颇深,行医济世之余则著书立说,被原卫生部长崔月梨题名“中国著名特色医师”,享誉国内外。笔者自毕业后一直在诊所襄诊,10多年来受家父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受益良多。现就我所诊治分裂症的新见解、新思路、新经验综述如下,供同道们品评。 1、知识领先:所谓知识领先就是提供精神卫生超前服务。以李占江主编的《精神卫生手册》为教材。具体做法是(1)进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深入学校、家庭、社区开展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宣讲活动。(2)对社区进行精神卫生问卷调查。(3)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测试。(4)对心理虚弱,精神压力大的儿童及青少年的早期行为问题进行排查。(5)对已遭遇突发事件的人员进行心理跟踪监视。(6)化解存在产生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若干病因形成条件。(7)向家庭、社会提供精神卫生知识服务,改变对精神病人的世俗偏见;充分利用家庭、亲友、同事的各种有用信息,对分裂症前兆期的可疑人员进行跟踪探察。 2、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是科学就医、正确诊断的前提。分裂症的先兆期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按《精神疾病李氏早期预报量表》可分为:睡眠、食欲、生活、学习、卫生、仪表、说话、行为、纪律、胆量、情感、理性、情绪、记忆、能力、人际、疑虑、躯体等20个方面的变化。根据变化程度进行筛选。其目的是提前探明分裂症的先兆期,前驱期和首发期。10多年来,经早期预报的近1500人中,有1200余人确定诊断为分裂症。 3、科学就医:科学就医直接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结局和病人命运的问题。每一位精神卫生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分裂症病人的病史是用血和泪水写成的。我们在深深地感受病人痛苦和家庭不幸的同时,常为患者延误治疗时机而惋惜!也常为患者家属盲目就医一再上当受骗而慨叹!因此,医生有责任和医务向病人家属讲明有关就医问药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家属。一旦发现亲人患病,应尽早把病人送到精神专科就医。得了病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家中出了个精神病人,做纸包火的游戏。奉劝病人家属必须做到:(1)要面对现实,要有正常的就医心态;(2)不要抱有自愈的侥幸心理;(3)不要轻信广告媒体的宣传;(4)就医正规的医疗机构,要有目标的选择医生;(5)要多向医生咨询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应主义的问题;(6)和医生建立一种稳固的医患关系;(7)要清楚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病程,预后,如何配合治疗;(8)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一般知识;(9)医疗费支出要有计划;(10)生活安排应有长远打算。 4、非住院:我们主张分裂症病人不住院,因住院会剥夺了病人的人身自由,失去了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和工作,给治疗和康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少数病情异常严重的如极度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有自杀企图,逃跑,拒医拒药而家属又无计可施的病人,可短期住院。对非住院病人,需确定和培训监护人,监护人首先应由亲属担任,无条件的可由医师指派。监护人与患者的关系特征为专业与个人。这就决定的监护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责任:(1)具有一般的专业知识和技巧;(2)将患者视为一个完整而又特殊的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3)监护患者服药,并负责保管好药品;(4)监护人是医患之桥,一方面向医生提供病人信息,另一方面要将医师的治疗思路传达给病人,鼓励和指导患者配合治疗;(5)监护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自杀,伤人,逃跑等意外的发生;(6)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逐渐适应社会的能力。 5、家庭治疗:家庭是病人治疗的基本条件,患者所处的家庭环境质量对治疗、病程、康复、结局有很大影响;如打骂、厌恶、歧视等明显影响病人整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在我国分裂症患者家庭存在问题是普遍的,甚至是严重的。家庭治疗旨在解决患者家庭长期存在的问题,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庭问题也是使患者变得难治的主要因素或促复发因素。家庭治疗包括:⑴向家庭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教育;⑵向家庭提供信息;⑶训练家庭有效的沟通;⑷危机干预。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已获临床证实。同时改善家庭功能,调节气氛,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6、正确诊断:无论何种疾病,对症下药,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只有做出真确诊断,才能做到有效治疗,合理使用药物。凡来就诊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都要求能获得最好的疗效,希望病人有个好结局,而正确的诊断,就成为这一结局的开端。否则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我国现有的诊断标准,如CCMD——3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大多数精神疾病均有现成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可以使用。但在现阶段国内外的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程序还有一些分歧。所以我们不应该机械地死扣条文,不要以为符合诊断标准要求的那几条,就可以断定某某病。我们将过去30年里,就诊前已确诊的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复核诊断,结果发现10%的诊断错误,另有1/2的诊断不清,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的反思。我们要全面考虑到分裂症是一特殊的病种,具有突发性、潜伏性,病人不合作的特殊性,有时轻重缓急,真假难辨。在临床诊断中必须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发挥中医在诊察精神疾病中的特长。医生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责任心,获取信息的时间保证等尤为重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诊首先是接待病人家属或病史提供人,主要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史及家庭状况。第二诊到病人家庭、社区、学校、单位采集病人的真实信息。第三诊接触病人,对不合作者要多次接触,接触的过程也是诊断的过程,不要以为病人不配合而先下定断。对于精神科医生而言,最主要的不是条文,而是想方设法获取症状,并加以鉴别。 今后,对确认精神疾病的程序要求、资格要求将更加严格。初诊,复核诊断,会诊更加规范。如果精神病患者或监护人对诊断有疑议的,还可以依法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7、快速治疗:家中有人得了分裂症,能否尽快恢复到病前水平,是当今一大难题,也是患者和家属普遍担心的问题。笔者根据分裂症的临床需要采用一种新技术,在病体病理反应物或穴位上反复注射小剂量药物,如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舒必利、氟哌啶醇、东莨菪碱等。把传统的针刺手法与药物的物理作用同现代的注射方法有机结合,强化恢复患者阴阳的相对平衡,以达迅速治疗或控制各种精神运动性兴奋及急性幻觉妄想状态。对拒绝治疗的患者,经3——5次反复注射,多数患者可迅速恢复自知力,改善敌对行为和情绪。还利用自拟中成药“清理胶囊”和“安脑灵胶囊”等,遵循“噪者安之”、“静者动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实行动中施治,以调和五脏六腑达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阴平阳秘,使神志尽快恢复。 临床资料:本组660例,均为我所1996年3月至2000年10月非住院患者。男390例,女270例;其中15岁——25岁290例,25岁——35岁260例,35——45岁60例,45——55岁40例,55岁以上10例。病程1——12年,平均3年。其中狂症460例,癫症200例。 治疗结果:狂症460例,治愈380例,占82.61%,好转72例,占15.65%,无效8例,仅占1.74%,有效率为98.26%;癫症200例,治愈146例,占73%,好转38例,,19%,无效16例,占8%,有效率92%,总有效率96.36%。 8、彻底治疗:常听人说:“分裂症怎么治也去不了根。”从分裂症容易复发这个角度说它去不了根,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也能接受,但是,这种说法有失公平。首先睡眠叫“去根”?“去根”是不是说病了一次之后,就一辈子不犯?按这种说法又有哪几种疾病能够去根?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能“去根”吗?当然,人人都希望所有的疾病都能够“彻底根治”,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这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已。问什么人们得了其他疾病天天吃药,年年吃药都能接受,偏偏轮到精神疾病就不能接受呢?实际这是一种无知和偏见。 分裂症问什么难“去根”?目前西医对它的病因还未明了,何况发病的因素又很复杂,不可能单靠医生的药物治疗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家庭和社会都要为彻底根治做些事情。药物治疗不可突然停服所有药物,要逐渐减少用量,次数也由1日3次减为1日2次,再减为1日1次,视病情改为隔日服药、假日服药、阶段服药。这时病人家属不要只把眼光盯在治病上,要鼓励和支持病人带着问题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长期坚持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扎根”的土壤,最终才会从病人的心里把“根”除掉。 9、战胜疾病:对于分裂症病人来说,最缺少的东西就是自己没有战胜疾病的能力,要让病人自己战胜疾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医生要用自己对病人的真诚和行动,教病人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鉴定信心,明白一个道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你自己有了很强大的抵抗力,心理平衡、生理平衡,什么病都会不得,得了病,也好的快!二是靠知识。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们发现90%的病人愚昧,3/5的家属无知,医生治疗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学习精神卫生知识,让他们写、听、念、看、背。作为病人家属还必须学会家庭康复技巧,正确引导及督促病人实施康复计划。三是教给病人自觉的就医服药,建立主动就医服药的本能。因为医生,家属都不可能天天伴随着病人,特别是在康复期,发现睡眠不好,大便秘结,缺乏安全感等问题,要及时咨询和到门诊复查。学会正确的服药方法;什么时间服药好,服多少剂量好,都要找出规律,服出经验。既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正常的生活,又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又要保证永不犯病。我们支持的30多名固定病人,有的病程已30多年,无论是否取药,他们也要经常来看医生,与医生交谈,过年过节打电话问候已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习惯行为。他们仅发了一次病就没再犯,虽然他们有的已进入老年,但生活得十分充实,幸福。 10、重塑人生:失去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及病前理想是分裂症病人常见的现象。尽管这些丧失是长期和严重的,但经过治疗,康复,技能培训,重新塑造一个人生过程,实现上述目标仍是可能的。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为,选择人生道路,安排他们到社会中去,再造一个生活,学习,社交,工作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可怕,只要病人家属能够面对现实,关心病人,支持病人,使他们有衣穿,有药吃,有事干,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最终失去的是疾病,是贫穷,是痛苦,是问题。创造出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家庭环境,最好的结局,最理想的人生。20多年间,经我们监控的病人20%重返了原工作岗位,76%成为个体经营者,他们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我们曾想造福那些精神无能力的人,在城市,农村为他们安置温馨的家园,让他们幸福地倘佯于人生之路。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结论:
李氏认为,分裂症病、人、家属和社会问题,都是临床处理中的难题,因为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素质,性格特点,遗传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医生的药物治疗只是诸多因素中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不可能指望医生的治疗来解决分裂症所产生的一切问题。医生、家庭、社会及福利部门都要为病人的康复承担一定的责任。从知识教育入手,到重塑人生,刻意安排一个整体过程,特别是早期发现,科学就医,非住院,家庭治疗,快速治好,彻底治疗等一系列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措施,巧妙地把知识、病、人、家、药、亲属、社会结合在一起,一改过去凡患上精神病的人总是徘徊于发病——住院——复发——再住院——再复发的轨迹之上。根据上述临床数字表明,分裂症的快速治愈率为77.8%,使96%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们从事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裂症根治困难、屡治屡犯、病程长、精神致残、家庭负担重等问题。相信“李氏百姓疗法”的经验,能够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重新走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彻底改变分裂症病人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