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国际自杀研究与预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牵头,开始了自杀预防的启动工作。并为建立中国国家自杀预防计划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提出这个框架的目的是激发我们大家来讨论如何继续开展这一项重要工作,期望参加人员积极讨论总的目标的可接受性,提出修改建议,并为本框架中尚未完成的许多部分提供补充材料,如果本框架为参会代表认可,那么本框架的修改版本就作为“中国国家自杀预防计划筹备委员会”建立的中国国家自杀预防计划的最初草案,在这个大背境的感召开了,全国各地陆续出了许多与预防自杀有关的热线电话和组织。 保定市振兴精神卫生诊所李占江被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参观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于2003年12月,率先成立了一个民间“自杀预防小组”。这个小组经过4个月的学习培训,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工作。具体运作如下: 1、参照中国国家自杀预防计划,起草了地方自杀研究与预防计划征求意见草稿。 2、编写宣传材料和《自杀预防手册》,《走进精神卫生》向社区发放五万多份,广大市民、家庭、学校、服务部门,都可在手册的指导下,为预防自杀做些相应的工作。 3、开展自杀预防的研究与交流利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网络信息“工作通讯”为平台,信息共享。2004年9月10日,2005年9月10日,两次召开“自杀预防研讨会”,由自杀未遂者,自杀者亲属亲自参会,来自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学院师生以及公安、卫生、离退休人员近百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人当场宣布放弃自杀念头。 4、促进社区识别高危个体筛查计划的建立。开辟信息来源渠道,以一个社区,一个村为试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5、深入社区进行民众对自杀态度的调查,完成的一项中国成人社会群众500人对自杀态度的问题问卷显示,听说或遇到有关自杀事件的人占100%,愿意与有自杀企图交往的人仅占20%,自杀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没关系占95%,虽然自杀离我们很近,但是要真正引起人们对自杀的重视都很难。 6、充分利用和发挥媒体的作用,在报刊,影视及网上撰写科普文章与预防自杀的节目。告诉人们,自杀是可以并且是应该预防的。 7、开通自杀干预热线,网上求助,跟踪救助,现场救助和心理评估活动2000多人次,将280多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8、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使更多感兴趣的组织或个人加入到这一行中来。愿意做志愿者的近百人。 9、牵头成立一个民间自杀预防协会,成员由卫生、公安、司法、教育、媒体等机构人员组成。(待批) 10、筹集建立自杀预防基金。 在第十个世界自杀预防日来临之际,我的亲密战友殷占堂从日本赶回中国,殷占堂先生原为河北电视台记者,30年前随家属旅居日本,现任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日本爽健堂画廊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回国后随即邀请离别多年的老战友李占江、张士杰、董保善等人小聚一堂,各述多年来的追求与收获,他将《真善美》殷占堂画集赠与我,我将代表作《实用精神卫生学》赠与他,当他得知我在精神卫生方面的追求,特别是在自杀预防工作所做的努力倍加称赞,他对日本自杀问题深有感触。对中国的自杀问题特别关注,而且对预防自杀很感兴趣,于是将我编写的《自杀预防手册》初稿带回北京,准备在方便的时候,帮助我出版一本有关预防自杀的书。在此表示感谢。 |
网站首页 | 浩东诊所 | 李氏家园 | 自杀救助小组 | 保定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保定市军艳中医精神卫生诊所 | 振兴精神卫生诊所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精神卫生服务网(www.jswsfw.net) - 精神卫生服务网相伴,健康一生!
地址:保定市长城南大街1298号 电话:0312-2110395 2136197
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做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1-2014 冀ICP备120757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