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还处在消极状态中,精神卫生服务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到位不到位,预防街接不畅,管理上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精神疾病医疗市场一片混乱,市场无序竞争,大部分精神卫生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只着重于精神疾病封闭性住院治疗。病人始终在医院或家庭两个点上恶性循环。为了彻底改变精神病人的命运,拯救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彻底解放精神病人,打破现行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树立新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让患者在家中享受精神卫生服务,在家中自由康复。 具体操作框架如下: 一、成立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
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人员,由精神科医生,中医师,心理咨询师,护士各一人组成。受区县精神卫生服务站的委派,在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所的协助下,经与精神障碍者或家长协商,双方自愿签订“包人到家”协议,小组配备相应交通、通讯、急救用品、药物等,上门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康复服务。患者在家可获得非住院治疗。保障24小时向家庭提供危机干预。一个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可与若干个家庭签订“包人到家”协议。这个小组可以在某个社区实行,也可全国流通。 主要任务: 1、建立医患关系,在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所的协助下双方自愿达成一项协议,签订“包人到家”协议书。 2、制定“包人到家”整套计划。 3、培训监护人。 4、负责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 5、保障24小时应激干预服务,使全家人放心。 6、进行家庭心理治疗。 7、对拒医拒药患者可采用综合措施和服务技巧,促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取得医疗效果。 8、预防患者自伤、伤人、离家出走危害社会治安。
9、培养患者自信心,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 10、疗效评定,服务满意不满意,由患者家长说了算。 11、建立康复联盟。 12、建立健康档案。 二、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所
在城市街道,或大型密集住宅区,农村乡、镇,建立精神卫生保健所,主要是提高辖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减少和预防各类精神障碍发生,精神健康,从精神保健开始。 主要任务:
1、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保健规划。 2、建立社区预防自杀方案。 3、制定社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口号,提纲。 4、帮助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与患者或家长签订“包人到家”协议书。 5、调查摸清辖区精神障碍者人数,及其它相关信息,建立文档。 6、组织开展本区精神障碍者康复过程中的文化娱乐活动。 7、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 8、向患者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危机干预电话、网络、单位名称。 9、与社区其它机构联合,建立康复同盟。 10、召集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小组。 三、建立区县级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站
每个区县都要建立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站,具体管理,指导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工作,负责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派出,管理、监督、学习、培训、调度等,搭建一个医疗活动平台。区县级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站,是精神卫生服务中最关键的一环。 主要任务: 1、制定本辖区让人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规划。 2、制定自杀预防计划。 3、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以促进人民的心理健康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4、负责派出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并指导进入家庭开展医疗活动。 5、检查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包人到家”协议的执行落实情况。 6、受理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包人到家”家庭的投诉。 7、建立社区高危个体筛查计划。 8、建立自杀预防小组。 9、每站设立一个精神康复家园。 10、负责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 四、建立地市级精神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在地市级城市建立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一环,它下至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终点,上通国家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它是我国精神卫生发展史上的中枢机构。 主要任务: 1、制定本辖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发展规划。
2、制定本辖区自杀预防计划。 3、管理、监督、检查区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站的工作。 4、负责、涉事、涉案,疑难重症,精神残疾患者的住院治疗和监护任务。 5、负责辖区精神疾病鉴定与司法鉴定。 6、负责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的学习、培训、进修工作。对家庭精神卫生小组的资质进行考核验收不断提高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业务水平。 7、总结本辖区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的实施工作,以利于改进或推广。
8、设立精神障碍重点研究项目。 9、成立精神康复乐园。 10、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各界开展大型公益性宣传活动,将精神卫生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11、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 12、建立专项自杀研究基金。 五、建立国家级精神卫生服务机构
依照《精神卫生法》总则第一章第六条规定,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构的原则。实行积极的精神卫生政策,创立新的积极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 1、建立国家级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平台。 2、制定让人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3、建立国家级自杀预防计划。 4、负责精神卫生机构重组,将人、财、物向社区及家庭转移。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协调、监督。 5、成立精神卫生科研机构,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6、建立一个由卫生、民政、司法、教育、保障、残联、妇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精神卫生服务组织,协调解决在精神卫生服务遇到的各种问题。 7、建立培养一支适合我国国情精神卫生服务队伍(包括西医、中医、心理咨询、护理、志愿者)。
8、国家应鼓励个人、社会投资兴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 9、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幼儿园到大学、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提高精神健康水平,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10、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者、关怀精神障碍家庭。 11、建立国家级精神康复基地。 12、成立专业的自杀预防协会。 13、建立专项精神卫生研究基金。专门的自杀研究基金。 二十多年,笔者采用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医患双方自愿签订“包人到家”协议的方法,经对所治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观察,其中有20%的人重返原工作岗位;70%的人成为个体经营者;因病休学返校率98%;因病离婚再婚率60%。除一例自杀外,无一例走失或流落街头。100%避免了再住院。 总之,以家庭精神卫生服务小组的模式,与患者或家长签订“包人到家”协议,符合我国国情。从小家到大家,以精神卫生服务为纲,纲举目张。精神卫生服务问题一纲打尽。 李占江终身宣言:让人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让精神病人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生存权利,是我永不变的承诺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