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为什么在这如花的时期会患精神病呢?确实令人费解。如能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去探讨为什么,就会获得答案。
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儿童期仅有短暂的十几年,但这几年却是整个漫长的人生发展的重要起点。这一阶段对一生心身健康影响最大,发展变化也最快。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心理、生理发展最不稳定、不成熟的最薄弱时期,任何的“风吹草动”且不说“草木皆兵”都可引起心理障碍。心理学家慨叹人生的几个危险期皆处于儿童期。所以儿童患精神障碍绝不是简单的偶然,生物和环境因素可能对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后十几年的儿童施加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常可导致儿童出现精神异常。常见因素有:
(1)遗传因素:通过对家族精神病史和实验室研究证明,患分裂症病人的子女患病率为40~68%,普通人群患病率仅为0.4%左右。
(2)个性特征:分裂症患儿大多为内向性格,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孤僻话少、缺乏主动。此虽非患病的决定因素但却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基础。
(3)理化、生物性因素:有资料介绍生化病理和脑影像学研究发现,多巴胺能(DA),5―HT能等递质系统异常,脑结构异常可能与母孕期、围生期损伤因素有关。其中感染、中毒、营养缺乏、脑瘤、外伤、缺氧、内分泌异常、代谢障碍以及放射性损伤、高温中暑等都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直接或间接地对人脑的正常结构和机能造成损害。
(4)心理社会因素:①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有人研究发现,儿童分裂症患者中幼年期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死亡、分居或出走)者占较大比例。父母关系不协调、缺乏与子女交流,政治地位经济和文化水平都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②社会影响:社会风气、宣传媒体、同学关系、学习负担、刺激性事件等对儿童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人生活在十分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心理和生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儿童,在光怪陆离、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脆弱的生存,遇有强烈刺激则可能引发精神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