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裂症是儿童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以基本个性改变、特征性的思维障碍、情感与环境的不协调、感知觉异常、孤独性表现等为主要征象的、病因未明的一组疾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大多为10岁以起病后,起病年龄越小,患病率越低。 一、 病因与发病原理 国内外均有报道,儿童分裂症与成年人分裂症一样,其病因和发病原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但可能与下面诸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儿童分裂症中有一定的作用,儿童期分裂症最终都会发展成成年期分裂症。且在遗传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分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比普通居民高近1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许多学者对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结果均证明,遗传因素对分裂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2) 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的文化氛围、夫妻关系的和谐、经济收入与政治地位、父母的嗜好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特别是家庭破裂后对儿童所造成的创伤更难抚平。学校的教学环境、学校层面的人际关系、过重的学习负担,社会风气、宣传媒体、环境污染等都可形成心理负担和心理社会应激而诱发分裂症。 (3) 个性特征 儿童分裂症患者病前即呈特殊的个性特征: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孤僻少言、怕羞敏感、感情脆弱并沉溺于幻想。欠缺对社会的适应和应激能力,常常躯体素质差,具有较高的疾病易感性。 (4) 生物及理化性因素 母孕期间如患有严重的感染或严重的精神创伤,有毒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常会造成胎儿精神发育受到损害而导致分裂症的发生。感染、外伤、脑瘤、内分泌异常以及放射线照射等对神经中枢造成损害的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对人脑的正常结构和机能造成损害,使胎儿的精神发育受到影响。 二、儿童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学龄前儿童发生分裂症的极为少见,多为10岁或12岁以后起病且发展较慢。儿童的认知功能尚不成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所以其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具有较大差异。 1、早期症状,常有睡眠障碍,头痛、性情改变、活动减少、表现出逐渐的孤独、明显的言语减少、退缩和与亲人的疏远;情绪常表现出焦虑、抑郁、胆小、无故发脾气、哭闹、不遵守秩序;年龄较大者表现出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减退,言语减少,成绩明显下降。 2、情感障碍:情感平淡或情感倒错(也称情感不协调)是儿童期分裂症的重要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儿童逐渐表现出对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疏远好友亲朋;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具好奇心的特点逐步缺失;且情绪波动,哭笑无常、激动暴怒、甚至发生自伤或伤人等行为。 3、感知障碍:儿童分裂症常见幻听、幻视。幻听主要为言语性,其包括争议、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及思维化声等。幻视常常同幻听同时出现且幻视的形象往往很逼真。 4、思维障碍: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心理活动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内容较为简单,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差。常表现为言语重复、单调及模仿言语或言语减少、智能缺损。思维内容常会荒谬离奇,并可达妄想的程度,妄想的内容多为生活事件发展而来。思维障碍的常以充满幻想为主。 5、怪异行为:有的出现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紧张性兴奋或木僵,紧张性兴奋和木僵有时可单独出现或交替出现,较多的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 三、儿童分裂症诊断和预后 普遍认为儿童期分裂症与成年期分裂症有着必然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早期表现,但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学者结合国外儿童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儿童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总结归纳出儿童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起病于两岁半以后和12岁前;(2)思维内容荒谬,从病理性幻想发展至妄想而无自知力;(3)思维联系不连贯、松散或破裂;(4)感知障碍包括听、视和嗅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5)自发性情绪波动,无故哭笑和恐惧;(6)与外界隔离、兴趣普遍减少,以至极度孤独;(7)各种言语障碍,从言语减少、重复、刻板,以至缄默。 儿童分裂症发病越早,预后越差,男孩的远期预后更差于女孩。许多分裂症患儿可转入慢性病程或进入衰退状态。 四、儿童期分裂症的治疗 儿童期分裂症的治疗应采用药物和心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儿童分裂症急性期病人如出现兴奋、冲动、毁物等不合作症状时,可选用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奋乃静等,特别是采用针剂肌肉注射显效快。可采用4~6小时一次50mg氯丙嗪肌肉注射,同时可加服每日3次25~50mg的氯丙嗪以期早日控制症状。当急性兴奋得到控制,病情缓解之后可停止注射,只用口服药维持。在急性兴奋症状时,还可用5mg氟哌啶醇肌肉注射,连续4~6次,当药物达总量20~30mg时,为最好的药物疗效,症状缓解后可改为口服氟哌啶醇以巩固疗效。还可在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改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作为一线用药。对儿童期分裂症表情淡漠、不语不动、独坐一隅的,可用具兴奋作用且镇静作用较弱的三氟啦嗪、舒必利等。为避免或减轻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量,达预定疗效后则应维持治疗量,病情缓解后再逐渐减量,用最低的有效剂量维持1~5年(或更长),以巩固疗效。服药特别是增减或停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心理治疗 要根据儿童分裂症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影响,配合药物治疗,提高和巩固疗效。 儿童期分裂症急性期,需住院治疗。此时需要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使患儿有一种象在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以逐渐消除患儿的恐惧、陌生、紧张的心理。但要绝对注意不可使儿童形成依赖和被动心理。当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缓解之后,要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引导、鼓励患儿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激发兴趣,热爱生活,转移注意,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指导患儿参加适宜的学习,以逐渐恢复其学习的能力。医护人员和患儿父母要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患儿的生活自理、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等能力,为长大后的独立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
网站首页 | 浩东诊所 | 李氏家园 | 自杀救助小组 | 保定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保定市军艳中医精神卫生诊所 | 振兴精神卫生诊所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精神卫生服务网(www.jswsfw.net) - 精神卫生服务网相伴,健康一生!
地址:保定市长城南大街1298号 电话:0312-2110395 2136197
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做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1-2014 冀ICP备120757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