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所以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至于学什么各有不同。记得爷爷84岁高龄还在学习吃饭、睡觉和医疗活动。坚持学习《内经》,学习做人,将“无德不医”作为座右铭。他老人家虽然性格刚烈,但他为人和善,助人为乐,所以为十里八乡人所敬之。他一生只得过一次病,临终前一周还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方式。 我国现行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形成了一整套教育体系,学习的内容大多重视文化、知识、技能、理论等。经过长期模型式的学习,的确学到了很多知识,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我们发现,在一些就医的人中不少具有高等学历的人,他们却没有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生存的能力。例如:有的成了“书呆子”;有的人不会与别人交谈;有的没有“责任感”;有的没有“道德观念”;有的进入不了“社会角色”;有的不能“适应环境”;有的不会“营造家庭”;有的没有“精神能力”等。
健康文明包含健康和文明两个方面,健康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会,健康的道德,其中健康的道德对健康文明最具有影响力,是维护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及社会关系,使之适应人类健康需要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最为基本的观点是维护个人健康和不损害别人的健康,进一步要求则是要增进他人的健康奉献爱心。文明就是在一定社会水平下对社会行为的理性总结,包括文明的语言、文明的举止、文明的仪表、文明的礼仪、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健康文明的范畴中,这些文明出发点和归结必须服务于健康、促进健康。遗憾的是,到目前还没有一所专门学习健康文明的服务机构,这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说不是一大缺陷。
当前,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健康的概念也有了全新的界定,随之而来的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的阶段,现在人们应该转变一下观念,把重视“消极的健康”转向“积极的健康”。虽然衰老病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人应该活到120~150岁才是正常的生物规律。
近年来,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社区投资兴建了许多花园娱乐场所、活动室,安装了健身器材,这本来就是增进健康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市民对健康文明了解不够,缺少健康知识,缺少健康道德,加上缺乏管理。结果使游乐健身场所变成了溜狗场,因狗引发的不愉快事情也经常发生,活动室成了赌博室、吸烟房。我的邻居晚饭后到城建广场参加大鼓队活动,不幸猝死在广场。另一邻居每天中午12点去打麻将,12圈下来一坐就是5~6小时,结果昏倒在牌桌下,经住院抢救花费10万多元还是没保住性命。因此,对公民加强健康文明教育势在必行,学习的内容有:⑴学习保健知识;⑵学习道德健康;⑶学习精神卫生常识;⑷学习文明生活方式;⑸学习防病方法;⑹学习适合自身运动的方法;⑺学习使用药物的方法;⑻学习适应环境;⑼吃出健康;⑽睡出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有资格、有精力来关注健康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健康的愿望,现在许多人还没有拿到开启健康的钥匙,那就是健康:从学习开始……。吃喝玩乐代替不了健康,花钱买不了健康。所以必须用健康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健康,创造健康,人人才能真正拥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