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费博士介绍说,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自杀数据的39个国家中,中国的自杀率高居第四,而且中国是唯一一个妇女自杀率比男性高的国家。在西方国家,男女之间的自杀比例通常是3:1甚至更高。
中国农村地区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倍,而农村地区15-24岁之间的青年女性自杀率特别高,老年人自杀率也很高。 中国自杀者的死因与国外不同:在其他国家,有90%-95%的自杀者患有精神病,而在中国,只有63%的自杀者是精神病患者。究其原因,中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因自杀未遂而就诊于医院,但几乎没有人接受过心理评估和治疗。 费博士通过访谈1000余例自杀死亡者家属后发现,在中国,每个自杀者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据估计,每年有13.5万名不满17岁的孩子经历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创痛。 费博士把对自杀原因的研究称之为“心理解剖课题”。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回龙观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在对自杀未遂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当中的许多自杀行为属于冲动行为,和非冲动性自杀未遂者的特征相比,冲动性自杀未遂者更年轻、居住在乡村的比例多、抑郁程度较轻、自杀意图强度较低。 费博士说:“当你发现有自杀征兆的人,千万不要过分地介入个人的情感,一定要学会耐心地倾听。” 最好让患者通过大哭的方式来宣泄,要认可他们所表露的情感,而不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想法,要大胆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这样有助于拯救他们的生命。 如果对方提出对他想自杀的事情保密,请千万不要答应,要帮助他到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
在费博士看来,他每天所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有心理问题的普通人。面对这些走在生命边缘的人,每个人的善举都有可能为这些脆弱的心灵带来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