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服务网交流QQ:1683387133精神卫生服务网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病种分类 > 自杀预防 > 正文

“生”或“死”一个都忘不了

作者:1 来源: 日期:2015-10-25 14:36:11 人气: 标签:

 

    一个心中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医生,用精神病人的血和泪水,撰写与病人打交道的真实体验,这不仅是缘分,也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它是以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人文医学”精华。精神病人也是人,自杀也是一种病,必须有人来救治,尤其是精神卫生科医生。今天,有机会利用“我最难忘的病人”这个平台,谈谈本人在医疗中遇到的许多难忘的经历。

    一、精神科医生的遗憾

    “我是精神科大夫,不是精神病大夫”,作为一名精神科大夫,开展工作之难,我深有体验,更令人费解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精神科”的“科”变成了“病”字,于是乎精神科大夫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精神病大夫”。无论是医疗活动,还是社会交往中均是如此,近日出版的一份省报也称之为“精神病专家”,听起来那么别扭!似乎干精神科的人都有精神病。

     对待医生尚且如此,对待精神病人会是怎样说就不言而喻了。正是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责难,精神病患者才会产生自卑、自杀心理,在社会上台不起头来。这种心灵上的第二次创伤,使得一些精神病患者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年轻女工病愈后高高兴兴去上班,可第二天却从四楼倒栽葱似的跳了下去,原来是她病愈上班未被接纳。还有一名男青年,病愈回单位上班之后,人们拿他发病时病态表现寻开心,使得他十分难堪,终因无法忍受而出走。这种经我们辛辛苦苦治好的患者,虽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往往不被社会所接受,实在令人遗憾,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确应该“消除偏见,多予关爱”。

    二、谁让咱是医生呢

     1979年7月22日,在河北保定市支农路旁,发现一男青年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在抢救中发现青年人口袋里有一个装安眠药的空瓶,三封遗书。从遗书中得知,该青年系河北清苑县某厂工人,在家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其中老三不久前因溺水身亡,母亲求算命先生认为,老三的死与被老二相克有关。导致老二离家出走,因家庭纠纷,心情压抑,想走自杀绝路。人虽然被救活了,家属没提付1000多元的医药费也无所谓,没有“谢”字也能理解,谁让咱是当医生的呢?何况人家家里出了事。没有想到的是却遭到被救青年家人的非议:“这么一个害人精,死了算了,怎么又救活了。”在这之后的时间里,我们也曾碰见过两次,但他都装不认识我。事情都快过去30年了,难道我还能忘掉当时做人工呼吸、洗胃、崔吐、排痰一系列的抢救情景吗?回想起来,当时是让我尴尬,现在看来,“救人一命”值得。

    三、一个生命在眼前消失

    10年前7月的一个下午,接到一位母亲打的“报到”电话,说她的女儿企图自杀,我首先告诉这位母亲:“一定要寸步不离地看护好病人,将房间的刀具、药品等危险品收管好”,并约定下午3点到她家,但因途中堵车耽误了一小时,下午4点赶到她家楼下,见她父亲提着水桶冲地,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一问人果然走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就趁她母亲去客厅倒水的这么个空当,人就从四楼下去了,当时这悲惨的一幕顿时让我入心入脑,太难忘了。如果我三点准时赶到,或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10年过去了,至今提起这件事仍然令我很歉疚。

    四、母亲走了给我留下三个苦命孩子

    1997年,我了解到河北易县狼牙山下南柳泉村张家有三个女孩,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精神病,衣食无着,上不起学,为了给孩子母亲治病,我曾多次去过这个道路不熟、人不识的村庄,但最终因母亲喝农药身亡,三个孩子便成了孤儿,当时小的9岁,老大14岁。如今三个孩子虽已长大成人,大学毕业,但是母亲走时,见到三个孩子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锅台上只有两个破豁口碗,一家人仅一床破被褥,此情此景至今难忘,对于他们来说,自杀,一个就太多了。基于上述原因,促使我坚定的走上自杀救助道路。

    五、“报到”救助自杀

    13年前,王老太的长女因婚姻问题患上抑郁症,自杀身亡。之后的几年中,丧女之痛令她多次产生自杀念头。于是我跟王老太定了一个规定,自杀前你必须先跟我“报个到”,我看看你该死不该死。第一次接到王老太打来的“报到”电话,立即上门心理救助,王老太对女儿的死既怨恨有自责,我告诉她:“你女儿的死是因为她患上了抑郁症,她本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抑郁症患者就有自杀的可能,因此,她的死是她自己的选择,与你无关。”王老太听后觉得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王老太原本是个挺开朗的人,自从女儿走后一下子变得少言寡语,不愿见人,不愿出门,整天在家琢磨“年轻的走了,老的活着还有什么劲,不如去火车道一躺算了”。从第一次接到“报到”,以后3年多的时间,又接到数十次“报到”,王老太经历了长时间的由“死”到“生”的激烈斗争,最后她终于想通了,走出了自杀的阴影。并成为一名预防自杀的志愿者。

    现在王老太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她一有空,就去滨河公园、河边、树林等活动场所,在与人们闲聊中听说有谁想不开或活着,就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亲人自杀,会给失去亲人的人带来长期的伤痛”。现在生活好了,一定要好好享受,一定要珍惜生命。

    我做精神科医生已经40多年了,当我想起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我眼前瞬即消失,内心的那份歉疚一直伴随着我,无助、无奈、无能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给这些“想一死了之”的患者,定下一条规定:“选择自杀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在死之前你必须先跟我报个到”,就是这个“报到”约定,使许多一时陷入自杀泥潭的人走出困境。2004年4月,成立了自杀 预防小组,接到电话、网上救助、门诊接待、跟踪救助2000多个,处理各种危机500多起,将200多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虽然花掉了十几万的积蓄,但是因为有了我们,给那些徘徊在“生”和“死”之间的人带来“活下去的希望”,那么,我们所做的事业将会变得更有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站首页 | 浩东诊所 | 李氏家园 | 自杀救助小组 | 保定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保定市军艳中医精神卫生诊所 | 振兴精神卫生诊所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精神卫生服务网(www.jswsfw.net) - 精神卫生服务网相伴,健康一生!
地址:保定市长城南大街1298号 电话:0312-2110395 2136197

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做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1-2014 冀ICP备12075763号-1

互联网网站
备案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