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2005年05月18日16:05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道德观察》,今天节目一开始呐我想先请大家想象一个场景,假如今天您下班路上突然看到街边儿有一个人拿着刀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旁边的人告诉你说这个人要自杀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您别以为我今天逼着大伙想一件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事,事实上呢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我想呢很多人看到这种场面肯定都想上去劝一下,但是又不敢轻易上去,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他现在想什么呢?所以咱们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是,要么是束手无策的在旁边看着,或者是因为害怕赶紧躲开。但是在河北保定有这么一个人,60多岁了,天天满世界找这样的有自杀倾向或者要自杀的人。 解说:2005年2月18日一辆急救面包车从河北省保定市所辖的一个村庄,将该村一名叫杨玲的妇女接到了30里以外的保定市北郊的一个小诊所。在几个小时前这名妇女曾向自己左手手腕连砍五刀,想以次了结自己的生命。可奇怪的是来接她的不是外科医生,也不是急救中心的人,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将杨玲接走呢?第二天清晨经过包扎处理后情绪略显平静的杨玲见到了接她来的人。 李占江:睡觉好不好啊,现在? 杨玲:昨天晚上睡得也不赖。 李占江:我看看你的手现在这个手还疼不疼啊?还疼不疼啊这个手。 杨玲:疼。 李占江:现在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杨玲: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呀,也没什么不痛快的事。 解说:这个与杨玲对话的老人是谁?他能帮助杨玲走出困境吗? 杨玲是因为家庭矛盾而产生自杀举动的。她和她的爱人在当地共同经营一家小诊所,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然而长期以来她却和爱人的五个妹妹关系不和,尤其是最小的妹妹,平日里几乎没有什么来往。2005年春节这个最小的妹妹出嫁了,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一对新人要在春节时看望哥嫂。面对一直充满隔阂的小姑子的登门,杨玲的表现相当冷淡。这让杨玲的爱人十分生气,然而面对杨玲的冷漠她的小姑子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相反还在临走时留给杨玲两个孩子每人五十块钱。这一冷一热的两种态度成为接下来杨玲和她爱人争吵的原因。三天后当争吵再度升级时,带着深深自责的杨玲挥刀砍向了自己。五刀过后鲜血不止,她的家人在最后关头拨打了前不久免费得到的一本预防自杀的小册子上的求助电话。而发放这本册子和接电话的人叫李占江。李占江就是接她来的人。他所做的就是免费救助有过自杀倾向的人。 杨玲:我说想去解手去,他们还得看着我。 李占江:因为你现在吧处于什么,处于紧张状态,你的行为有时候没准,是吧? 杨玲:是,是,对。 李占江:为了保护你。再说你走到这种地步也应该有人关怀你,应该有人照顾你,这才对呢。不要认为自己发生了这么一次傻事,就产生自卑。 解说:通过接触看来杨玲的情绪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积压在心中的不良情绪还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困绕着她。李占江每天都会用类似的对话来不断安慰她,然而到底需要多久她才能恢复谁都不知道。李占江免费救助自杀者已经有8年时间了,8年来他救过多少人,出过多少次现场连他自己也算不过来,然而多年来支撑他一路走来的信念却很简单。 李占江:我认为,自杀是一个不必要的死亡,这个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原本是个自然规律。 解说:2002年9月的一天,一个行色匆匆的青年男子找到了李占江,几句简单的交流后他随那名男子来到了一户人家,见到了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人,老人叫王燕双,周围的人都称她王老太。 李占江:第一次我见王老太太吧是在她家里面,我去了王老太太表示挺沮丧的那个劲头。 解说:王老太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是什么让她感到沮丧,李占江的到来能改变些什么呢? 王老太有三个儿女,可她一直最疼爱的就是自己在供电局工作的大女儿,可偏偏大女儿由于恋爱婚姻问题出了事。 王老太:就因为走了这么一个弯路,把她也毁了,差一点儿没把我给毁了。 解说:王老太所说的弯路指的是大女儿的第二次婚姻,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王老太的大女儿把所有对婚姻的希望,都寄托给了她离婚后又爱上的这个人。欢天喜地的一家人开始为王老太的大女儿筹备婚礼,可就在此时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 王老太:把屋子也拾掇好了,把什么都弄好了,那个男的不要她了,说什么也不要她了。 解说: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使王老太的大女儿倍受打击,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在她自己已经精心准备了好久的新房里,她绝望地喝下了一瓶农药,为自己28岁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句号。 王老太:我这是想不到的事,从那以后我就坏了,我也不想活着了。 解说:李占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王老太的儿子带到家里来的。但也许他们双方都不曾想到,在接下来的漫长三年中,彼此间将会经历怎样的对话,而李占江在这三年中又将对王老太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老太:从那儿以后开始吧他就给我做工作。 李占江:我给她讲了好多道理。 王老太:当时说不进去。 解说:从第一次到第十次,从第十次到更多次,每一次都是好言相劝,每一次都是苦口婆心。但女儿的死对王老太的影响太深了,李占江的劝说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王老太经常在家中发脾气,行为举止也变得十分古怪。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王老太竟主动拨通了李占江的电话。 李占江:她就说我打个电话,我最后见上你一面。 王老太:我最后看他一面,如果她再给我说一次我不好麻烦人家了,要是能生存下去我就改头换面。 解说:此时事态已经显得非常的严重,李占江决定改变策略不再给王老太讲什么大道理。 李占江:朴素的一些道理,可能是每个自杀者都已经清楚。 王老太:(李占江)说只要你想死你就死,死了你不管家里什么也别管,愿意怎么着怎么着,我也不管了。 李占江:因为她还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姑娘,我们要发挥她这个儿子姑娘的作用。 解说:在那次的救助中王老太的儿子小女儿老伴儿加上李占江组成了一个严密的小网络,他们分别拿出各自并不同的理由来安慰王老太,那最终他们的努力会换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王老太:最后批评的不善,后来说你愿意死死吧,别叫我了,跟他们说,我为什么,他说,我为什么,为了把你救活了又不是我的幸福,是你的幸福,李大夫说的。 解说:这次的对话对王老太走出内心的阴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年中李占江曾三十多次推开王老太的家门,正是这样的坚持使王老太一点点的走出了困境。 65岁的李占江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精神病医生,他的小诊所在保定已经开了二十多年,日子过得安逸平静,可自从干起了自杀预防便经常是既花工夫又贴钱,这使得他的老伴对他也很有意见。 李的爱人:不能帮助这个,咱们这不是百万富翁有的是钱,拿出一部分钱咱们不在乎,咱们出个车去吧,不浪费油那不是钱啊,又不挣一分钱。 解说:妻子的反对并没有改变李占江对自杀的免费干预。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由于出现场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李占江还发动他的同事一同参与。李军旗是李占江小诊所聘用的一名医生也是他的学生。他和李占江有着相似的感受。介入自杀干预也有5年的时间了。 李军旗:只能摸索着走就是说不管怎么样走我能救一个算一个救两个算两个。 解说: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在一千多万的人口中有九百多万分布在农村,有资料表明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倍。全国百分之八十的自杀者是农民,这样的现状使得他们的预防干预工作显得更有意义,然而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也格外的多。 2005年3月中旬的一天,一个从保定市徐水县某村打来的求救电话中说该村有一名男青年由于和妻子闹离婚而正准备企图自杀,放下电话后李军旗和李占江以及另一名同事一同迅速向目的地进发。 李军旗:我就和你说啊,你就注意保护他们俩还有机器。 记者:那你们一会有什么计划呢?先怎么弄? 李占江:去了那看情况,不行就得弄回来。 李军旗:这种情况我们很难预料。 李占江:他是一个想离婚的人。 李军旗:他媳妇要跟他离婚,他媳妇怀着七个月的身孕呢。 记者:这个要自杀的人是个男的吧。 李军旗:是个男的。 解说:电话是企图自杀者的亲戚打来的,因为这个打电话的人是李军旗曾经一位病人的朋友,所以才有了这次求助。 记者:还画了个地图是吧。 李占江的助手:谁知道对不对呀就根据电话里。 记者:他们提供的线索画的地图。 李军旗:对应该告诉你路线。 解说:每一次现场救助之前他们的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啦,他们的这次救助能成功吗? 主持人:又一次救助行动开始了。由于自杀的成因很复杂,而且呢很多人都认为家里出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儿,所以呢,李占江他们的自杀干预行动不被理解就成了常有的事了,有时候他们连自杀者的面儿都见不到。别看他们做自杀干预已经很多年了,可是直到今天每一次出发前他们自己心理也没谱。你想啊,他们要去见的是要自杀的人和他们的家属,那到了现场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次也不例外。 解说: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李军旗等人赶到了电话中所说的需要救助的人的家门口,可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见到自杀者。 李军旗:喂喂我是李大夫,我们到这个地方了但是他没在家啊。让他们配合一下找着他,看看怎么个情况,我们现在还不太了解呢,我在这等着呢。哎,好嘞,好嘞。 记者:是怎么个情况? 李军旗:说拿着一瓶药吃呢,一瓶安眠药吃呢。 记者:那现在为什么会锁门弄清楚了吗? 李军旗:锁门这个。 记者:会不会是假报呢。 解说:现场的情况显得越来越复杂。李军旗和李占江也无从判断。正在这时一名自称是户主的老人和一些村民闻讯赶到了这里。 李军旗:你挑担打的电话。 村民:他挑担打电话找他挑担去,我们人是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谁打的电话呀。 李军旗:说头春节吃了药。 村民:胡说八道呢,那不是精神挺好的跟我在一块呢。 李军旗:我们过来是救助他来拉,没事用不着,给他治病来啦。 村民:用不着治病。 李军旗:而且是免费的,给他开导开导。 村民:用不着开导。 解说:从对话中李军旗等人得知当事人正在和妻子闹离婚,现场的人是当事人的直系亲属,而打电话求助的则是当事人爱人的亲属。混乱的关系和复杂的家庭矛盾纠缠在一起,使得救助工作根本无法进行,甚至连当事人都见不到。 李军旗:让他装病就可以离婚了是吧。 村民:那他那意思就是这个呗。 解说:这样的出现场的经历他们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令人尴尬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小小的民间个体组织他们能做的本来就很有限。 记者:接下来不准备去见一下当事人吗? 李军旗:现在这种情况咱们不能见咱们没法见。 记者:为什么呀? 李军旗:怕引起他们的误会。他们认为咱们是对方的人,好像他和他爱人是两方的人。 记者:那你们亮明身份不就行了吗? 李军旗:亮明了身份以后吧,得等他们第二次求助,第二次求助很容易了。像这样的事不新鲜,每一个自杀者的背后都存在很复杂的东西。 解说:为了进一步证明打电话的人所报的情况的真伪,李占江等人在离开村子后又决定赶往徐水县医院,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杀者有过自杀行为,就一定会到医院去抢救,只要找到他的病历那么一切就将真相大白了。 李军旗:喂你好,我是李大夫,问一下你挑担叫什么名字啊?小名叫张二大名叫张顺城。 护士:没有手续不让查,那不是明摆着呢,你要去了谁也不认识你,你看人家让你查吗? 医院值班人员:什么时间的事。 李占江:去年12月份。你要能办这个吧,把这个给我们查一下。 医院值班人员:张顺城。 李占江:什么手续也不要,就是说这个人来这住过院就对了,看能办不能办。 医院值班人员:你这么吧,你明天来通过医院吧。 解说:病历没有查到,一天的时间几乎就要过去了,这次救助到底算成功还是失败也许暂时还下不了结论,因为李占江和李军旗坚信,所有看似无意义的工作在事后都会显现它的作用,哪怕最终成为失败的经验,那它也算是一种收获。 李军旗:毕竟是白跑一趟,要真是引起他第二次求助了,我们还真救他这条命。我们认为这趟不算白跑。 解说:这辆已快要接近报废期的面包车是李占江等人的重要救助工具,几年来它伴随着李占江等人匆匆的身影奔波在保定市的村镇之间,时刻见证着上演在那里的每一幕生生死死,也许真的有一天这辆车跑不动了,但愿那时李占江和他的伙伴们仍旧在坚定的坚持着。 主持人:我觉得任何一个善良的人在看到人要自杀的时候都不会袖手旁观。至少都不会有这样的心理对吧,不过要是你天天都要面对自杀者,每次还可能面对误会不理解还要一次次去说服别人的时候,这就需要有毅力和耐心了,而把这样的毅力和耐心保持8年是不是就显得更不容易了呢?李占江就保持了8年。65岁的他常说,接下来他要和他的伙伴们继续坚持下去,并且想通过当地的民政部门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帮助更多的人走出人生的沼泽。对于自杀一个都显得太多,而对于自杀干预,一个人和一个组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
网站首页 | 浩东诊所 | 李氏家园 | 自杀救助小组 | 保定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保定市军艳中医精神卫生诊所 | 振兴精神卫生诊所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精神卫生服务网(www.jswsfw.net) - 精神卫生服务网相伴,健康一生!
地址:保定市长城南大街1298号 电话:0312-2110395 2136197
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做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1-2014 冀ICP备120757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