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改造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总要采取某种态度并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表现出正性或负性的反应,如喜悦、悲哀、恐惧、愤怒、快乐、忧愁等,则称为情感。情感作为一种意向的表现,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日常用语和精神病学中,情感与情绪、心境等词多数情况下又互相通用。虽然如此,这三个概念之间仍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情感是一种较短暂的心理状态,情绪是较明显的伴有植物性神经反应的心理状态,心境是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任何心理活动都必然同时伴随着某种情感和情绪活动,而且二者又互为影响。人的情感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是协调一致的,如这种协调遭到破坏则会产生情感障碍。从情感作为客观现实不同的内心体验来看,如果引起情感活动变化的外界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超出了人的心理可能耐受的范围,也可能导致情感活动障碍。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及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性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情绪的高涨和低落,焦虑与恐惧等。 ⒈情绪的高涨 表现为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经常表现出欢欣愉快、得意洋洋。没有烦恼、苦闷、焦虑和忧伤。讲话时语音高亢、振振有词。病人对外界的一切感到有趣,充满好奇心。积极多动,花样百出,极力表现自己。有的病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可因一点小事不遂心而大吵大闹,也可因伤心事而泪流满面,但这些也即转瞬即逝。这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⒉情感低落 负性情感显著增强,病人表情忧伤愁苦,无精打采,唉声叹气,自述心烦意乱,度日如年。对外界一切事物都不能引起兴趣,常面壁独处,忧心烦恼及不如意事袭扰心头,无法摆脱。常自卑自罪自责,感到前途暗淡渺茫,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家人和朋友,丧失了自尊自信,觉得活在世上毫无意义,只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常常因自罪自责而惩罚自己,抢着干脏活、险活,拒食或吃残汤剩饭。严重情绪低落时往往会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可伴有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现象,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思维迟缓,反应迟钝,妇女月经紊乱等。 ⒊情感欣快 病人常表现乐哈哈的,十分轻松自在,似乎有一种非常满意和幸福愉快的内心体验。虽然如此,但病人仍给人一种呆傻愚蠢的感觉,病人的愉快和高兴的情绪其自己也说不清原因。病人尽管十分快乐,但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和兴趣反到明显减弱,由于情感欣快总是伴随智能障碍的出现,所以它与情感高涨有本质的差别。 ⒋焦虑 是一种过分担心自身安全或产生某种不良后果的具有紧张和恐惧性质的情感体验。正常人也可有焦虑的表现,往往是在预期不利和对必须完成的任务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出现。这不能作为病态表现。但如在应该出现焦虑的情况下却表现得十分坦然自在,毫无焦虑之感,这往往应该看作是一种病态。病态的焦虑应该表现为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宁,提心吊胆,搔首顿足等复杂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焦虑急性发作,常会表现出躯体症状,如震颤、出汗,四肢厥冷、心跳加剧,呼吸急促而困难,血压升高,口干舌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阳痿等。严重的急性发作时甚至会有突然排尿或排便等症状出现。病人常自诉头痛、眩晕、思维紊乱、彻夜难眠,饮食乏味,注意力分散,记忆力明显下降。焦虑的严重急性发作常会伴有心血管症状。焦虑症状是焦虑症的主要症状,也可见于各种疾病。 ⒌恐怖 是一种只限于对某个对象、某种情况或观念的焦虑和害怕状态。恐惧的内容很多,而且非常明确具体,恐惧的程度明显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使人感到太过分,没必要。病人自己也清楚这种害怕常是自己吓唬自己,但就是控制不住,甚至一想到恐怖对象也会引起恐怖的情绪反应。当面对不利条件或危险的处境时,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情绪反应,病人可出现恐惧、惊慌、忧虑、惊悸、厌恶等情绪体验,还可同时表现出尖叫、兴奋、慌乱、逃避甚至出现瘫倒等行为;并伴有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恶心、出汗、颤抖等。此时的病人如逃避不及,常可导致急性焦虑发作,甚至晕厥。患者对害怕的对象或情景常采取回避的办法,回避的症状愈明显则病情越严重。此症状反应多见于恐怖性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早期。 二、情感反应障碍 ⒈情感淡漠 是指病人对外界事物毫不关心,对任何刺激都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也表现得无动于衷。平时更表现出平淡呆板,冷漠无情,内心体验也日益贫乏,对周围环境缺乏情感上的联系。生活懒散、待人冷淡、性情孤僻,对亲人也无亲情可言。明显地表现出情感活动的减退。严重情绪低落时,病人常处于抑制状态,本应高兴的事情却高兴不起来,再由于对某些事物不认识或不了解其利害关系而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均不属于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是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慢性型常见而有特征意义的症状。 ⒉情感不稳 表现为喜、怒、哀、愁等情感反应反复无常、波动性很大,由一极端可至另一极端。情感极易产生,也极易诱发并呈病理上不安定性的情绪反应。轻度的情感不稳如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关则应视为性格的一种表现,如无与外界环境刺激有明显联系而出现的情感不稳定才是精神疾病的反应。病人可以因为不值得的小事或不明原因而突然激动、哭喊、愤怒或抽泣。经较短暂而激烈的情感释放后则恢复平静,平静后又常使病人自感内疚或烦恼。这种情感不稳定症状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则常见。精神分裂症,特别是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与周围环境没有明显的联系,就会发生常人意料不到的变化,或哭或笑,或喜或怒、或惊惧或忧伤,变化莫测,并常伴有古怪的表情动作等症状表现。这种症状不属于情感不稳,而应看作是情感变化莫测较为适当。 ⒊易激惹 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但情感反应激烈的一类情感障碍。常因患者遇到某种刺激或是不愉快的事,尽管刺激非常轻微,事情令常人不屑一顾,也极易使病人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生气、激动、愤怒、暴跳如雷、哭闹不休或争吵叫骂不已。并常伴有面色苍白、颜面潮红,肌张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声音或手发抖,思维抑制而出现冲动行为。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常是在小事上易激惹而大事上却漠然置之;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往往会因一些很不值得的小事而使躁狂症患者发怒;易激惹性也常见于过度疲劳状态时,神经症及偏执型精神障碍者或某种人格障碍者,还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 三、情感的不协调 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应该和反应者当时的处境及当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相适应、相协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相反,性质不相符合,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反表现出悲伤情绪;遇到本应使自己悲痛欲绝的事,反而表现出欣喜若狂,这种症状称为情感倒错,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有一种症状表现为病人的内心体验同表情动作之间的不协调,如病人嚎啕大哭,但只是“干打雷不下雨”,内心没有任何悲伤的体验。但这与逢场作戏的假哭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的嚎啕即使稳定后的本人也说不出引起其情感波动的任何原因。有时病人心里本来是很高兴的,也可以有痛哭流涕、十分伤感的表现。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网站首页 | 浩东诊所 | 李氏家园 | 自杀救助小组 | 保定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保定市军艳中医精神卫生诊所 | 振兴精神卫生诊所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精神卫生服务网(www.jswsfw.net) - 精神卫生服务网相伴,健康一生!
地址:保定市长城南大街1298号 电话:0312-2110395 2136197
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做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1-2014 冀ICP备12075763号-1